梁尚宏:炽达公司董事长,早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投身养猪业,拥有极为丰富的行业经验。


当下,养猪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竞争更激烈,如何降低成本,提升猪场效益,是养猪人必须要关注的事情。
但作为养猪企业,必须要看得更清:并不是生猪行情好,养猪企业效益就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综合效益的提高,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种猪、饲料、饲养技术、疫病防控等方方面面。有很多细节,还有很多猪场还没能做好。
近几年,网易丁磊、武钢集团、山西焦煤等资金雄厚的资本纷纷宣布进军养猪业,跨界养猪蔚然成风。数年过去,武钢跨界养猪之说最终被证明可能只是空谈,而丁磊养猪多年也只闻其声,资本跨界养猪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养猪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简单!
我国既是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然而却不是养猪强国。目前,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生产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整体来说,我国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高居不下。
而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也是减少产业链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
就“如何提高猪场综合效益”的话题,养猪信息网专访了珠海市炽达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炽达公司”)的梁尚宏董事长。
据介绍,炽达公司, 2004年获第一批国家无公害猪场,是广东省菜篮子工程,主要是供应给珠海地区,如华润万家、吉之岛等大型超市,也有一些供给中山、惠州、深圳等地区。
炽达公司梁尚宏董事长,早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投身养猪业,拥有极为丰富的行业经验。
采访过程中,梁尚宏谈到,养殖只是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从宏观来看,猪场的综合效益,跟社会大环境和产业链的整合程度有关;从微观来看,猪场选址、猪舍构建、品种、饲料和人员管理等都非常重要,效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那么,梁尚宏对猪场效益有怎样的独到看法?炽达公司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的?
以下为采访实录:
养猪信息网:猪场效益跟“大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梁尚宏: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长出健康的“作物”。一个企业或猪场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大环境”。
但众所周知,我们行业的集中度、竞争结构、产业链的利润分配等还不够合理。这衍生了很多问题。
例如,“养猪的不如杀猪的和卖肉的赚钱”。饲料、动保、屠宰加工、猪肉销售等板块,利润相对稳定;但养殖环节,利润没保障,承担着猪周期风险和疫病风险,猪价如同“过山车”一般。
所以我们说的“提高猪场效益”,本来更多应该是技术管理问题,由于有猪周期,在很多养猪人心里倒成了“赌行情”的问题。
只有摈弃“赌”的心态,用“投资”而非“投机”的思维去养猪,也只有行业整体环境健康、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合理了,养猪人才会真正意义上从技术和管理的层面去思考如何提高综合效益。
养猪信息网:那如何改变行业大环境的这些问题?
梁尚宏:当前行业处于快速转型期,各个层面的人士都在思考和反思,相信养猪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健康。
养猪信息网:这样情况下,您认为企业该如何做?
梁尚宏:首先猪场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的态度。不要盲目地、刻意地去跟一些养猪集团或者互联网上有“商业意图的不务实报道”做对比,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
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变化作比较,比以前做得好就是进步了。这一点很重要。
养猪信息网:为什么不要与大企业比综合效益?
梁尚宏:现在是信息泛滥的时代,互联网上的报道不一定真实,或者有其他目的。
例如有报道称,某企业养殖成本可以控制到6元以下,去年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一头毛猪利润也在300-400元。有些猪场可能以这样的企业为榜样,而盲目地学习这些方法。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应该思考这三个问题:
1、 成本核算方法是否一样?一般的猪场尽量不要跟大集团比较,因为整个体系都不一样,缺少可比性;
2、 报道是否有商业目的,如推销产品;
3、 即便报道真实,他的方法是否适用在自己猪场?好的方法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
实际上,我还是提倡“跟自己比较”,找自己的问题,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今年比去年进步了,这已经很好了。别人的模式不一定适合自己。
养猪信息网:具体到细节上,炽达公司有哪些提高综合效益的好经验?
梁尚宏:提高猪场效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猪场选址、猪舍构建、品种、饲料、疫病防控和人员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而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但有几个要特别关注。一是环境问题。猪场的大环境和猪舍的小环境都要好,好环境,是养好猪的基础。现在很多疫病的发生,大部分还是管养和环境的问题引起的。这应该是行业共识了。所以,我们不能老是盯着“病”,就病论病,更应该关注“管养”。“管养”好了,病就少了,效益就上来了。
二是人员管理问题。再好的设备也无法代替人的责任心和能动性。好设备能提高效率,但好员工却是设备和生猪的关键链接。
养猪信息网:那在疫病防控上,您是怎么做的?
梁尚宏:疫病防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果要获取更高的效益,我认为,当前养猪业,不仅仅要关注烈性病,同时也要重视慢性消耗病。
烈性病如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等,现在还是大部分养猪人主要关注点,但事实上烈性病的防控经验也已经很丰富了,反而慢性消耗病,如支原体、圆环病等,还得不到重视。
我对于慢性消耗病比较早认识。早在六七十年代,为了解决支原体,我们做过很多试验。当时用穴位埋注、中兽药等都做过,当时想把喘气病的问题解决好,提高猪场的综合效益。
养猪信息网:为何那么重视喘气病?
梁尚宏:以前养猪,很多人觉得猪“不死就好”, 只注重出栏了多少猪,觉得卖出去就能产生利润。而没有去思考“造肉成本”,生产一斤猪肉,到底需要多少成本。
这种观念要改了。养猪业竞争越来越大,新时代必定更注重综合效益。要减少隐形损失,要拿回那些“本该要拿到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立足于行业的未来,这也是一个企业健康的发展思路。
猪只的整齐度,生猪早几天或晚几天出栏,虽然都有可能赚钱,但在成本上却相差了很远。那么,为何不提高水平,让生猪早几天出栏,多创造价值和利润?
而像支原体肺炎等这些慢性消耗病,对猪只的免疫机制造成破坏,继发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造成猪只日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从而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我们平时最容易忽略的,却正是可以让生猪早出栏、提高整齐度增加综合效益的关键之一。
养猪信息网:您是如何防控支原体肺炎这些慢性病的?
梁尚宏:刚才也谈到,早在六七十年代,我就在寻找办法解决喘气病。现在科技进步了,可以用疫苗去防控。通过对比,现在选择使用山东绿都的产品。当处理好这些慢性消耗病后,可以发现,生猪出栏天数有明显的提高,出栏时间提前10天以上。所以说,养猪需要精细化管理,细节出效益。
当然,除了细节的把控,生态循环农业的运用,也是提高猪场效益的关键之一。
养猪信息网:如何理解生态循环的作用?
梁尚宏:农牧结合是非常好的发展模式。猪的粪尿,不是污染物,而是资源,关键是我们怎样使用。
炽达公司有800多亩地,其中,260亩是养猪用地、365亩是鱼塘、160亩种植火龙果等。通过沼气发电,充分利用猪场废弃物,250千瓦的发电量可供猪场和员工使用。另外,还建设了有机肥厂,有机肥用于火龙果种植。炽达公司的猪场就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系统。
一方面,“废物”利用产生价值,降低了成本,就是提高了效益;另一方面,保证了生态和健康养殖,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猪场种植火龙果
养猪信息网:生态循环肯定是好的,但不见得每个猪场都有条件。
梁尚宏:所以我提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每个猪场的客观条件都不一样,别人的模式不一定适合自己。要分析自己猪场的硬件、软件,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和方法,才能保证有持续的、良好的效益。这一点选址很重要,猪场的位置和规模,必须考虑载畜量。
当然,生态和健康养殖,跟环境友好、为社会提供放心猪肉,是每一个养猪企业的责任,所有提高经济效益的模式和方法,都必须以此为基础。这样,行业才能更健康地发展,才有更好的未来!
文/黄兆琼
养猪信息网原创稿件文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映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编辑部电话020-38481113